【龙潭故事】历史悠久 技艺独特的南京龙潭金箔

时间: 2017-09-08

【龙潭故事】历史悠久 技艺独特的南京龙潭金箔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功能凝聚着我们的13亿人民,承托着我们的心灵和文化认同,提供着无数的创造资源和创新灵感,向世界展现着我们民族千、万年来的独特创造力和非凡的生存智慧,也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欣赏和借鉴我们的民族文化风采提供了载体。

名闻遐迩的“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就是这种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的典范,它鲜活和旺盛的生存状态,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京,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有“六朝古都”之称号,为中国三大佛教中心之一,也是我国金箔生产主要聚集地。

南京市栖霞区龙潭镇更聚集着中国80%的金箔生产企业,是保护、传承状况良好的非遗发源地,鉴此,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龙潭金箔作为“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的代表性地区被收入名录。

金箔的生产历史究竟源于何时何地呢?相传源于距今1700多年的东晋时期,创始人为著名的道教领袖-葛洪(雅号葛仙翁,句容人,近龙潭地区),他不仅对道教理论的发展卓有建树,而且学兼内外,于治术、医学、音乐、文学等方面亦多成就。流传在龙潭地区的民间故事《仙家造金箔》(原载《南京民间故事》,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为我们研究金箔历史提供了参考:传说葛仙翁与吕洞宾云游至龙潭,见供奉的泥塑佛像没有光泽,遂决定把各自的金饰品拿出,垫铺在石块上拍成金叶,为使耗金最少、面积更大,葛仙翁急中生智,将身上的道袍飘裹在金片上进行锤打,使得金片既薄又亮,覆于塑像,佛显佛光,

葛仙翁的这一绝技就此在龙潭一带传开,随着后人的改进,道袍飘裹被乌金纸取代,成为当地生存之绝技。这当然是个传说,而龙潭艺人将传说视为神灵,曾在老镇“上街头”位置建有一座“金箔祠堂”,将葛洪作为金箔技艺的开山鼻祖用来供奉。

金箔始于东晋,但大量出现应在距今1600年的南北朝时期,南朝建都健康(南京),当时都城佛道盛行,唐朝诗人杜牧诗“江南春”之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绘了南朝佛法兴盛,帝王提倡佛教而造寺塔者颇多,其后妃、公主兴造寺塔之风尤盛,故南朝寺院林立,众多庙宇和佛像需要“薄如蝉翼”的金箔贴裹,使其金光灿灿,由此刺激了金箔手工业技艺的诞生和发展,南京龙潭一带地处佛道盛行之地,民间相传在这里起源,似有一定的道理。

众所周知的南京云锦,金箔与之相伴而生、相随而盛。南朝宋山谦之《丹阳记》记载:南京云锦始于东晋,是织锦中最为珍贵的手工织造上品。

长期作为皇家服饰的专用品供奉,南京云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量使用真金线,而金线就是用金箔裱于纸上、切成丝,形成扁金;或缠捻于丝线,形成圆金线,与彩线交织组成的图案,金碧交辉,高贵而典雅,深受列朝列代皇族的宠爱。

真正有详细叙述金箔的文献,是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这是古代一部综合性技艺著作(1637年著,距今380年),在十四篇中详细记载了金箔生产技艺的内容,文中描述的技法与今天的生产工艺极其相似。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挖掘,发现了贴有金箔面具和金面铜人像,使得金箔生产历史又向前推进了三千多年(距今4800年,夏、商、周之前)。

明清二朝政府官办的江宁织造府制作的宫廷御衣、官员朝服所用真金线,以及宫廷建筑装饰用金都出自于龙潭。

清代南京金箔规模生产和经营已经有记载了,除龙潭太子州一带活跃着家族式作坊外,在南京的马巷(已消失,遗址紧靠甘家大院旁的中山南路上),就有金箔、金线店铺30余家,大多来自于龙潭,产品除供朝廷使用外,还大量提供于各地的庙宇和店铺牌匾装潢等,清末南京最大的金箔店铺为“谢春山金箔行”,成为南京金箔行业中最有势力的一家。

据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1490年县令王僖建龙潭镇,据今已有527年了,历史上,龙潭镇寺庙宫观众多,号称“九庵十八庙”,这为金箔技艺的生存提供了依靠。清末龙潭地区从事金箔、金线作坊有近40余家,以刘、葛、印氏等户影响较大。


据老艺人口述: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起义军首领急于建都建帝,征用大量的金箔金线用于宫廷装修和服饰,在龙潭太子洲一带出现“十里长堤、灯火闪烁、挑灯夜战”的繁忙景观。南京龙潭地区原驻居民人口2万多人,几千户人家,几乎每户都与这一传统技艺发生过关系,号称从事金箔、金线生产的几大姓氏都世代在此生息,分别掌握、传承着打箔、切箔、切金、褙金等绝技,相互间协作默契,生存与民俗并存,其技艺保护较好。


2005年前龙潭地区金箔生产企业仅有十余家企业,2006年国家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潭地区的金箔锻制技艺被确认为中国金箔发源地,并纳入国家的保护项目,龙潭地区至此将担负着对这一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的重任。


在获得国家对中国金箔发源地的认可后,大大激发了龙潭地区民间对扩大金箔业生产的热情。自2006年以来,大小金箔企业从原有十几家最多时发展到100多家,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达近5千人,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南京市栖霞区政府于2009年着手制定龙潭地区“箔业产业”的发展规划,通过努力也获得省市政府的支持:同年5月江苏省经贸委正式授牌南京龙潭地区为江苏省传统工艺美术特色基地。


目前龙潭地区生产金箔规模不仅是国内最大,也是全球四大金箔生产基地(意大利米兰、德国斯瓦巴赫、日本金泽、中国南京)规模之首,并且已形成了产业链的配套,全球占有率达60%(金箔),铜箔90%以上,龙潭箔业在生产规模、品质等方面已获得国际公认。


综上所述,龙潭金箔技艺传承之久并得到发展,具有下列因素:
1、龙潭金箔历史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反映了传承的活态特性,而金箔应用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连,将高贵与辉煌表现到极致,宫廷、建筑、藏品、佛教无不与此息息相关。


2、现代社会的进步,应用已延伸到工艺美术、生活用品、包装、家庭装修、甚至食品、药品,为美化生活提供了素材和创意元素,多元的市场支撑,使金箔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金箔化妆品

金箔烟纸

3、工艺成熟。从家族式传承已过渡到社会传承,艺人驾轻就熟,人力资源素质较高。

4、核心技术—锻制技艺和乌金纸制造技术被掌握,而且不断进步。


5、地理位置处于经济繁荣的长三角地区,适合箔业的发展。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传统技艺,龙潭金箔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变迁,并将这一传奇品牌与现代社会完美结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我们相信,龙潭金箔随着民族的腾飞,将向世界展现一个流光溢彩的时代。


编者按:
作者李宝祥 男,1955年出生于南京龙潭。历任南京金线金箔总厂技术副厂长、厂长,南京工艺美术总公司副总经理等职。高级经济师,第六、七、八届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从事金箔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近40年,对金箔的历史、技艺、文化等,积累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2017 中国南京金箔博物馆 版权所有    @南京百事讯技术支持